最新目录

论点摘编(2)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孙雯、邱欣宜在《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文化领域国际投资面临复杂的法治环境,沿线国家文化

孙雯、邱欣宜在《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文化领域国际投资面临复杂的法治环境,沿线国家文化领域国际投资争端的解决机制仍需进一步构建。而在文化领域国际投资及仲裁中,因其同时具有的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东道国对本国文化的保护与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之间不可避免存在冲突。勒米尔案是典型的适用公平公正待遇裁决的涉文化因素的国际投资争端,其裁决中对公平公正待遇的界定以及作出的违反公平公正待遇的损害赔偿裁决,对适用公平公正待遇解决文化领域国际投资争端中若干法律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保护其投资权益的重要依据;于东道国而言,遵循公平公正待遇标准,给予其境内国际投资者非歧视、非任意待遇,利于倒逼其建立稳定可预测的法律体系、透明正当的法律程序,吸引到更多优质的国际投资,从而实现本国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投资者行为,减少国际投资争端的发生。同时,勒米尔案还为文化领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架中提供了一系列实现路径,例如,合理界定公平公正待遇标准在文化领域国际投资中的内涵及判定标准、合理界定违反公平公正待遇标准引发的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及赔偿标准、选择最佳的争端解决路径——ICSID仲裁庭的功能解构等。我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更应当为我国公民对沿线国家文化领域投资提供稳定的法治环境。当然,更多的文化因素的考量不应有害于司法价值的本质,对公平公正待遇在文化领域国际投资争端中的适用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王海军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撰文指出,俄罗斯转型期检察权是在经历过与司法权分离,经过权力范围不断受限而逐渐明确,最终被宪法所确立为独立的权力内容。检察机关被定位为“护法机关”,其主要的权能就是检察监督,并通过监督来维护法制在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和遵守。俄罗斯检察权作为传统三权之外的一种特殊权力,在国家法治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法治意义十分明显,权力属性和制度运行表明了其作为传统权力体系之外的特殊性。通过对俄罗斯转型期检察权的运行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对转型国家的启示:第一,坚持检察权发展的本国模式。国家在转型期不可盲从或迷信某种外来的固定模式,应当注重转型期的具体国情,厘清检察权的属性、权力配置和运行模式,在转型需求下改革更新,逐渐形成一条自主型的发展道路。第二,检察权运行要与政治体制、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转型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水平相互契合但并非同步,具有过渡时期的特殊性,因此转型国家的检察权应当综合考量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发展并予以回应。第三,检察权的发展需要以渐进性的方式进行,其改革也需要在探索中逐渐深化。转型国家在检察权发展过程中,与检察权运行相关的制度应当在逐步完善中持续发展,避免激进式改革所带来的弊端,在渐进性改革中优化检察权的配置,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依据实践诉求而不断更新,有序推进,增量发展。第四,加强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功能,凸显其在转型期国家法治建设中的作用。转型国家应当秉持法治的价值,以宪法为核心,发挥检察权法律监督的功能协调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推动转型国家的法治化进程。俄罗斯转型期的检察权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并最终成为我国进行检察权改革的域外学理和实践资源。

张芳丽在《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年第5期撰文指出,享誉世界的俄罗斯民族诗人谢尔盖·叶赛宁(1895—1925),其生前和身后都在身份认同上遭遇过质疑与误解。在所谓的“叶赛宁习气”批判氛围下,俄罗斯的叶赛宁研究在诗人去世后的最初二十余年里处于停滞状态,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起步至1995年的叶赛宁百年诞辰纪念之年,后世学者对叶赛宁的研究印证了诗人“人们在一百年后将会理解我”这一预言。自叶赛宁百年诞辰纪念起,世界性叶赛宁学正式出现,俄罗斯的叶赛宁研究也进入新阶段。系统性的学术编纂计划为叶赛宁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支撑,产生了《叶赛宁全集》《谢·亚·叶赛宁生平与创作编年史》《叶赛宁百科全书》《谢尔盖·叶赛宁:创作源泉(学术传记问题)》等权威文献,同时在会议论文集和专业期刊辅助下,凸显俄罗斯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和团体对诗人一生创作的研究的专业性与前瞻性;民族性主题研究起步早,成果相对成熟,近年来研究的延续与深入反映当下俄罗斯对民族自我意识的探寻、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强烈释放学术活力的跨学科与艺术门类的交叉研究、世界文学范围内的比较与接受研究等方向,尚未得到充分阐释与发掘;对叶赛宁的创作与俄罗斯文学的联系、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研究,逐步全面立体呈现叶赛宁的文学史地位。笔者认为,俄罗斯的叶赛宁研究模式与方法对我国开展外国文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如果将研究的目光深入到世界叶赛宁学的层面,那么对唤起我们民族意识的共鸣和对俄罗斯诗歌传统的认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章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gwshkx.cn/qikandaodu/2021/0226/422.html



上一篇:国外社会科学前沿简介
下一篇:裂变与分化俄罗斯社会阶级阶层的演变

国外社会科学投稿 | 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 国外社会科学版面费 | 国外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 国外社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