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我们需要批评家(2)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且痛恨不恰当的“名声运作”,那么我们还得承认,诗人也确实创造了诗歌本身的价值,而且需要好的资本思维。 有没有无奖金的

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且痛恨不恰当的“名声运作”,那么我们还得承认,诗人也确实创造了诗歌本身的价值,而且需要好的资本思维。

有没有无奖金的荣誉呢?倘若一个城市总有几个人隔三差五聚集在咖啡馆,发布着文坛种种消息,而且发布最有权威性的艺术价值的评估,也设立一个可信度高的奖项,只是不发奖金,这样的情景会有吗?

算一算吧,那些什么奖什么奖的,需要多少资金在运作?运作中的人,除了获奖者之外,还有多少人获益?

批评家需要专心。

记得余秋雨先生在谈读书体会时说:书桌上只放一本书。

只放一本书,你就会专心读一本书。

这是一种专心的方法。

有一次我去拜访吴欢章先生,走进他的书房,满眼都是书,连写字台上也堆满了书。我好奇地问:你怎么写文章呀?他指着一张高脚的小方桌说:就在这上面写。老先生不用电脑,想必在这张小方桌上写会十分地专心。

注意力这种能力对批评家很重要。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自媒体发达,言论泛滥,信息精英们更精英,没信息的菜鸟们更菜鸟。人们不断地被吸引眼球,被娱乐,爱传播,爱围观,大众思考的空间越来越少。那么批评家呢?批评家的专注力又在哪里?

我们不说别的,就说诗歌吧。

朱光潜曾这样总结说:“中国诗只达到幽美的境界而不能达到西方诗那样的伟大的境界。”又说:“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的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的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我们今天创作现代诗是为了贡献出伟大的诗。

现在的评论家们又有几个在回答这个问题?

新诗百年,我们看到许多纪念文章,有总结成果的,有感叹不足的,却少有一个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在我看来,这始终是新诗研究中的一个原点。

反思胡适是必须的。朱自清1942年出版的一本《经典常谈》里说的话也值得回味:“白话文不但不全跟着国语的口语走,也不跟着传统的白话走,却有意地跟着翻译的白话走。这是白话文的现代化,也是国语的现代化。”如今“现代化”到什么程度了?

为什么?这难道不需要批评家出来说说吗?

现在一方面人们不需要批评家,一方面没有批评家。

不需要批评家是因为:没有批评家,大家都可以说话。大部分人只要娱乐就够了,少数“山大王”有的语出雷人,不顾事实逻辑,有的随便说说,刷刷存在感。有一点似乎不太准确的联想:自媒体越发达,对艺术越不公正;非艺术的低俗的东西越容易流行,就越会湮没真正的艺术。没有批评家,还因为批评家说了不算;说了,也会湮没。比如你批评某小说,人家照样获奖,照样排上“年度畅销排行榜”,照样成为“经典”。

书商有分量,批评家没力量。

倒是听得几句这样的号喊:“确定诗的好坏,只是一种二流的工作。”“文学的事情应该在文学内解决。”“新诗为什么没有产生大诗人?”“剥开自由体的画皮”……这些皆出自大学教授之口,有点儿“大”。我是说,他们照例可以成为批评家的,站位高,又博学,还能发表学术论文;但他们没能。

饶舌了半天,有人也许会发问:你究竟想说些什么?

还是回到鲁迅那段话:“到这里,我们所需要的,就只得还是几个坚实的,明白的,真懂得社会科学及其文艺理论的批评家。”“坚实的,明白的”,这两点特别重要。批评家应该具有白石般的品格:白是白,石是石;石是坚实,白是明白。

如何能找到这样的批评家?

大家知道,批评是一种功夫,是一种思想方法。比如我说“不知怎么,今人写的元宵诗,怎么读都不如古人的好”,这是不是一个真问题呢?如果此问题是真,就和我们今天看不到好的批评家一样,事物何以“如此这般”呢?

鲁迅曾做过这样一个题目:《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我们若照此格式可以继续做《当下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当下中国的批评界的现状》《当下中国的小说界的现状》《当下中国的诗人的现状》,等等等等。但我估计会很难。

好多年以前了吧,一位人文学者曾这样说:“我觉得自己丧失了信仰,我在精神上没有根。我是一个人文学者,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学术立场,我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我究竟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研究?我也愿意做一个知识分子,向社会尽一份批判的责任,可我常觉得自己无话可说,因为我找不到一个令我真心服膺的批判立场。”我一直记着这段令人忧伤的话。

文章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gwshkx.cn/qikandaodu/2021/0708/512.html



上一篇:土耳其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下的价值观教育
下一篇:洪汛涛先生与他的童话学

国外社会科学投稿 | 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 国外社会科学版面费 | 国外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 国外社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