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训练方法体系对比分析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以解决体育锻炼或竞技训练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而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因此,运动训练学必须时刻与实践紧密结合。首先,运动训练学知识来源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以解决体育锻炼或竞技训练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而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因此,运动训练学必须时刻与实践紧密结合。首先,运动训练学知识来源于锻炼或训练实践,以其他基础学科理论为基础,对训练经验特征的概括和规律性总结。其次,运动训练学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践中指导实践才有价值。最后,运动训练学知识是否正确,归根到底要接受训练实践的检验[1]。我国训练学理论起始于1983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编写的《运动训练学》教材,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学科内容还是理论结构体系都已比较完善,但实践应用效果却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为探究其中原因,笔者从国内外训练方法理论的差异性入手,选取国内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的训练学教材,与国外英文版销量最高的3本训练学教材[2-4]在训练方法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笔者在广东皮划艇队从事翻译和训练管理工作过程中就一些训练学热点问题与国内外专家进行探讨,期望为我国训练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 国内外经典训练学教材训练控制方法对比

1.1 我国训练学教材

在2018年版《运动训练学》教材中,依据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将训练方法分为训练控制方法和训练基本方法二大类,在训练控制方法中,又分为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和微机训练法3种[1],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运动训练控制方法体系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微机训练法建立阶段性专项竞技能力发展的数学控制模型建立阶段性专项竞技能力发展的逻辑控制模型建立硬件与软件高度结合或相关软件的训练控制模型

1.2 国外训练学教材

McMorris等[2]在其著作中论述训练方法设计时用了综合因素的概念,即在设计年度训练计划过程中,需将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技能性练习与战术性练习整合在一起。书中论述的训练组合方式是在借鉴其他多个项目训练方法基础上形成的,建议不同项目教练员应根据各自项目的特点对训练控制方法进行适当修改后再运用到实践中。

Martens[3]在其著作中认为,绝大部分教练员为了让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处于最佳状态,都会对训练方向与过程进行预先控制,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便是通过将整个训练过程进行“训练周期”与“分期”划分。著作中涉及的训练总体控制方法即训练程序的编制方法,是在借鉴多个项目训练计划编制方法,尤其是游泳项目的周期安排与赛前减负荷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得来,例如对一个标准的年度训练计划进行4个阶段的划分。

Bompa等[4]将训练的总体控制称为训练模式的建立,认为尽管训练与运动员的表现密切相关,但应认识到二者的关系是非常个体化的,即训练模式的发展建立在训练的专项性与训练计划的个体化概念基础之上。同时还指出,训练模式允许修改、分析与评价,依据生理学参数与运动员的表现修改训练计划对运动员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训练模式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构建训练模式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程,依赖于先前的训练方式、运动员的评价和科学基础等。

1.3 国内外训练控制方法差异

从我国训练学教材的基本论述可看出,我国训练理论更多是对现有训练方法的分析与描述,对原有理论成果的累积性研究,使相关成果结构划分更为缜密,内容叙述更为完整。国外训练学著作以欲实现的训练目的为出发点,将训练的总体控制方法描述为一种以成功案例经验结合不同学科理论知识而构建出的训练模式,并不存在独立的程序训练法与微机辅助训练法,且与训练实践结合得较为密切,对训练控制方法的作用机制、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都有详尽的说明,教练员较易接受并运用到实践中。

1.4 2种模式训练法

在训练实践中,成绩优秀的运动队都有一套成熟、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指导训练过程,这种模式有2种来源:一种是教练员的成功经验总结而成;另一种是有组织地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优秀运动员测试调研后获取数据,建立该项目优秀运动员数据特征模型,作为指导训练的目标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模式训练法的2种构建方式

1.4.1 优秀教练员成功经验理论化

从现代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训练特点来看,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组织过程就是从依靠教练员直觉主导的感性经验性训练到成功经验总结与科学理论支持的理性认识性训练的发展过程。以耐力性项目的训练控制方法为例,最早从事中长跑项目的运动员都是在配速固定、跑距越来越长或跑距固定、跑速越来越快2种基本训练理念指导下开展训练的,未形成公认、有效的稳定训练组织模式,直到里程碑式人物、新西兰传奇中长跑教练员Lydiard的出现。Lydiard曾是一名中长跑运动员,认识到优良的有氧耐力水平是中长跑比赛最重要的制胜要素后提出“公里数创造奇迹”的著名观点,建立了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模式并获得成功。后人在此训练模式基础之上不断改进。如英国著名田径教练员通过自己的训练实践,得出运动员在基础耐力训练期,每周训练量达到110 km就可以实现最大有氧效率,各种训练方式必须贯穿整年训练计划,分阶段训练只是强调在某些训练阶段加入速度或力量训练,并建立配速训练模式等。

文章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gwshkx.cn/qikandaodu/2021/0726/526.html



上一篇:国外体育素养研究进展及展望
下一篇: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历程与理论探索

国外社会科学投稿 | 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 国外社会科学版面费 | 国外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 国外社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