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浅谈网络信息体系概念及其与信息系统的关系(2)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语言、文字和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作为信息技术,帮助人类社会网络信息体系能力实现三次提升。但应该看到,网络信息体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而不能

语言、文字和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作为信息技术,帮助人类社会网络信息体系能力实现三次提升。但应该看到,网络信息体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而不能等同于语言、文字和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特别是把网络信息体系概念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混为一谈,甚至把网络信息体系当成是一种装备形态或信息系统的技术形态,不仅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也造成实践上的困难。

2网络信息体系与信息系统的真理问题

作为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的网络信息体系不能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混为一谈,不能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作为网络信息体系的理论和技术。那么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我们认为,网络信息体系的本质特征应该符合人类社会本质特征,应该从人类社会本质特征中寻找。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于追求真理,真理问题可以转为讨论形式逻辑的正确性和辩证逻辑的真理性问题。因此,网络信息体系同样要考虑形式逻辑的正确性和辩证逻辑的真理性。

信息系统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系统技术多种多样,包括语言、文字和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支撑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网络信息体系——发展的信息技术。因此,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技术要按照网络信息体系(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的要求构建,满足网络信息体系的形式逻辑正确性和辩证逻辑真理性要求。

当前信息系统正处于从狭义信息系统到广义信息系统的变革时期[5]。形式逻辑的正确性,在以往的狭义信息系统中已经得到保证。在狭义信息系统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狭义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主导下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等功能。狭义信息系统理论体系是自然科学理论体系。自然科学理论体系是包括哲学层次上的自然辩证法,基础理论层次的天文、生物、物理、化学等等,技术科学层次的香农信息论、电子学、应用力学等等,以及工程技术层次的土木工程、航空工程、电子工程等等。在狭义信息系统理论体系中,数学科学理论体系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数学工具服务于自然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使得狭义信息系统的发展欣欣向荣。

但是,实现狭义信息系统是有前提条件的,例如人们往往忽视香农信息论的前提,即把信息作为一个对象,仅关注信息形式,而不关心信息内容,被信息系统按照形式逻辑处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息是符合形式逻辑的信息,不符合辩证逻辑的信息,通信系统只负责传输,不负责理解。狭义信息系统如果没有主体使用它,它就没有意义,真理性由使用主体保证。综上,狭义信息系统只保证形式逻辑正确性,不保证真理性。

随着广义信息系统的发展,必然触及信息的内容与真理。真理性将由辩证逻辑保证,辩证逻辑的真理性通过概念展开。人们往往认为概念是有限的,而概念恰恰是无限的。广义信息系统是思维主导的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等的能力系统。广义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是把信息当作对象,不仅关注信息的形式,而且关心信息的内容;不仅仅是按形式逻辑进行处理,而且更要按辩证逻辑进行处理;既要保证形式逻辑的正确性,同时保证辩证逻辑的真理性;此时,广义信息系统与主体间交流的不仅仅是信息,也交流真理性。真理性由主体和广义信息系统共同保证。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体系对信息系统的本质性要求在于追求真理性。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真理性,因而网络信息体系追求真理性。网络信息体系对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提出真理性要求,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网络信息体系的真理性要求!

3从人类社会探讨网络信息体系的意义

本文提出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领域,即人类社会发展和信息系统发展两个角度探讨网络信息体系概念,将网络信息体系与信息系统(主要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两个概念予以区分。从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网络信息体系的本质特征——追求真理性——出发,阐明为满足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网络信息体系——的真理性要求,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必须既保证形式逻辑正确性又保证辩证逻辑真理性。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从生物信息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发展到当前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包含作战体系)的进步。

网络信息体系代表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也代表作战体系的基本形态,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和全域作战能力”相符。在当前的(军事)信息系统中,“能打仗,打胜仗”是由主体(将军与指挥官)保障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保证了形式逻辑的正确性,生物信息系统(主体,将军与指挥官)保证了辩证逻辑的真理性。未来的广义(军事)信息系统发展起来后,是否会与主体共同保障“能打仗,打胜仗”的需求,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文章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gwshkx.cn/qikandaodu/2021/0120/381.html



上一篇:管理学科研人员数据复用行为特征探析
下一篇:概念转换与中国社会科学概念的自主化与普及化

国外社会科学投稿 | 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 国外社会科学版面费 | 国外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 国外社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